1)第七百二三章 迷恋权利的长孙无忌_李佑的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孙无忌功劳很大,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纪念为建立大唐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十四位兄弟,命画家阎立本将他们的画像放置在皇宫内一座名为凌烟阁的楼上,以供后世瞻仰,长孙无忌名列第一,这对一名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出力最大,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这些足以表明长孙无忌的功劳。

  不过,晚年的长孙无忌太过于迷恋手中的权利了,长孙无忌的幼年非常不幸。

  父亲长孙晟去世后,长孙无忌与妹妹、母亲高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投靠了舅舅高士廉。

  而高士廉则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成为千古贤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个长孙安业知道妹妹成了皇后时,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然而,长孙皇后却胸怀宽广,她不计前嫌,提拔了长孙安业,却让亲哥哥长孙无忌辞去了屁股还没坐热的尚书右仆射。人们只看到了长孙皇后的贤明,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

  据史书记载,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不到半年就被人告发“权宠过盛”,意思是,仗着皇帝宠信,过度揽权。在这之后,长孙皇后才上表李世民,并严厉要求哥哥辞职。

  并且,长孙皇后临终遗言再次提到不让皇帝提拔长孙一族,防止外戚专权。看来,长孙皇后早就发现了哥哥的毛病。就这样,长孙无忌在人生的大好年华,被迫过了十六年位高而权不重的悠闲生活。

  后来李治的上位,长孙无忌确实出了不少力,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坚定的支持李治,原因是李治仁孝,李世民同意了,之后,李世民考虑李治过于懦弱,想改立“英武类己”的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世民问:“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吗?”长孙无忌仍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

  诚如长孙无忌所言,仁厚便他坚持立李治为太子的真正原因。仁厚、仁孝换个说法就是软弱,好控制。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被压抑了许久的权力欲望彻底爆发,真将他当成了软弱的小孩子。

  一开始的时候,李治是对长孙无忌表现出最大的善意的,登基之初李治对长孙无忌表现出高度信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永徽元年,洛阳人李弘泰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听说后,连调查都没调查,下令直接将李弘泰斩首,古代的斩首一般都是秋后进行,此时正是春季,万物复苏,不适合处决罪人,但李治就要求这么做,目的是杀鸡给猴看,向外人展现对舅舅的绝对信任。

  后来于志宁劝谏,以为不可,觉得还是照制度办更好。李治看宣传效果已经达到,舅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