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三章 迷恋权利的长孙无忌_李佑的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舅应该知道我对他的心意了,因此对行刑时间也不强求。

  为了继续施恩于长孙无忌,李唐皇室又把衡山公主嫁入了长孙家,亲上加亲。

  虽然这些都是李佑的示意,但是李治也是本本分分的这么做了,李治心想自己做成这样,舅舅也应该会感动了吧...可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长孙无忌并没有感觉李治对自己的尊敬,反而是将李治看成了一个小屁孩,处处拿捏李治这个大唐皇帝。

  史书记载:“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佐,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对这两人礼遇有加,姿态放得特别低。“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不管舅舅说什么,李治都照办,这不禁让外人浮想联翩,皇帝到底是舅舅呢还是侄子呢。

  长孙无忌的年龄是李治的两倍多,属于老同志、老江湖了,人生阅历丰富,宦海沉浮多年,资格老,还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自己的长辈,在他的面前,李治年轻,没多少功劳,就像是个小屁孩,并不被他真正认可,更别说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所以不管李治做得有多好,这些都是没有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坐稳,业务逐渐熟练,李治不禁觉得这皇帝当的真没劲。

  上班的时候,顾命大臣倚老卖老,表面上得客客气气,心里巴不得他们尽早“人走茶凉”;下班后,本来想到后宫放松放松,结果自己的皇后天天板着个脸,一点意思都没有。

  更让李治无语的是:这两伙人竟然走到了一起。在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的奔走活动下,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要求立陈王李忠为太子,为什么是李忠呢?

  因为李忠是李治的长子,母亲是个宫女,出生低贱,王皇后又不孕不育,如果皇后把李忠扶上太子之位,在皇子中就有了支持者。

  以后李忠要是继承了皇位,肯定对皇后感恩戴德,后半生能有个依靠。相反,要是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当了太子,皇后之位很有可能不保。

  柳奭这么积极是因为他的官职很大程度是因为皇后而来,贞观末年王氏成为太子妃,柳奭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永徽元年王氏成为皇后,柳奭又升为中书侍郎:他的仕途与外甥女的地位几乎亦步亦趋,既然是皇后的舅舅,李治理所当然把他视为自己人,区别于顾命大臣一派。

  永徽元年,褚遂良因事被贬同州刺史,李治连忙任命柳奭为中书令,接替褚遂良,希望他能发挥作用。可是眼见皇后地位不稳,柳奭又果断跟长孙无忌等人勾搭在一起。

  李治是心里真的太苦了,此时的李治不知道有多想自己的五哥,如果自己的五哥在自己的身边,那么他一定会坚定的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自己的五哥被长孙无忌给赶走了。

  顾命大臣们坚决要求立李忠为太子,迫于压力,李治也只好点头,但他的心里并不认同。他对皇后非常不满意,现在李忠被立为太子了,以后废皇后的难度就提升了。

  皇后换了,子以母贵,太子势必也要一起换,动摇国本。

  册立皇后、太子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权力,可李治都做不到,心情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李治的心思都放在了武则天身上,陈王李忠是永徽三年七月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同年,武则天与唐高宗的长子李弘诞生于皇宫,李弘是个皇子,武则天美丽又富有魅力,性格与皇帝互补,更难得的是,还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因此很受李治宠爱,这可都是取代王皇后的优势呀。

  也许,突破口就在这里。武则天野心大,非常想上位,看准皇帝有废后的心思,千方百计为皇帝建言献策。包括收买皇后的身边人,监视皇后的一举一动,想方设法把皇后搞臭,为废除王皇后提供事实依据,否则师出无名,无法服众。这个过程中甚至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可是历史的发展到了这里,就开始有所改变了,因为永徽四年到了,这个永徽四年出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改变了整个的这个空间大唐的历史。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