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六九章 四股势力_李佑的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徽五年一月二十日,从大唐各地的到达长安的学子,已过万人,这应该是大唐开国以来,科考学子最多的一次,而且这一万多人中,其中寒门学子要占了大多数。

  这些寒门学子在李佑的关照下,不愁吃,不愁喝,不愁住...到达长安之后,就会被接到李佑专门为寒门学子盖的大楼中。

  里面有各种书籍,可以满足寒门学子的观看,在这里完全可以无忧无虑的等到科举开考,可以真真正正的安心读书。

  不像以前,寒门学子来到了长安之后,根本就无心读书,而是要无休无止的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会,为的就是投行卷,或者是搏一个名声。

  只有了名声之后,才会让自己的科举之路更加的顺畅。

  事实这样就已经让科举走入了歧途,而现在李佑终于将这个歧途给掰正了,这样会让大唐科举更加的正规起来,当然了,以后大唐的科举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李佑不得而知。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也提出了糊名制,当然了,武则天提出的糊名制,更多的还是私心,因为她是女人当皇帝,非议很多,所以要寻求“自己人”,世家行为不利于她寻找支持者!

  对此,武则天实行了一个小举措就是糊名制。

  这个糊名制,可以让世家很难通过试卷判断考生,也就无法偏袒!在此之前,寒门想要取得好成绩,那么只能靠三点:(1)考官正直,(2)运气,(3)成绩实在太惊人,实力太强!但武则天实行糊名法之后,寒门子弟从此能够和世家较为公平的竞争了!

  显然,这一方法让世家痛苦,因为无法垄断官场。没有官职保护,世家的荣华富贵,就很难持续保持下去。相反,寒门可以借此“鱼跃龙门”,所以这一招让寒门开心!

  但是这个糊名制到最后,还是输了,武则天时期用的倒是挺好,但是等武则天走了之后,大唐这些世族门阀又凭借自己的家学渊源,通过科举在中晚唐再次兴盛起来。

  尤其世家门阀重新崛起的中晚唐,暗箱操作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甚至科举考试还没开始,主考官已列好中举者的名次了。

  甚至爆发了牛李党争这种世家子弟和寒族子弟的大斗争,足见世家势力的崛起。

  后来出现了一位起义头子,名叫黄巢,黄巢虽有满腹才华,但是其私盐贩子的出身,根本就入不了主考官的法眼,所以,黄巢进京赶考是屡次不第,一气之下,黄巢直接放弃了科举,加入了造反的大业中。

  但是,科举的不公让黄巢心中耿耿于怀,也让他对操弄科举的世家门阀们非常痛恨。所以,在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的过程中,没到一处便大肆诛杀这些世家门阀子弟

  尤其是在黄巢攻克洛阳和长安两京后,更是对唐朝的官僚世族集团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