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五十八章 班师回朝_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祁镇叹了口气,说道:“先帝子嗣单薄,朕也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朕本来打算将郕王封到河南,也算是个好去处。

  可诸位猜猜怎么着,郕王说河南人口稠密,本就人多地少,他这一去,岂不成了和百姓夺利,白白成了朝廷的负担。

  朕这個弟弟啊,主动要求要去边苦之地,给朕分忧解难。

  朕也劝过郕王,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可说一千,道一万,他就是不肯啊,说就藩河南,于国半点无益,倒是辽东,才算符合太祖当年分封的心意,原作藩篱,护我大明。”

  朱祁镇一阵感慨,可众人心底都是“老子信了你的邪”的念头,这世上有哪个藩王会哭着喊着说要去辽东就藩的。

  怎么,我大明的藩王什么时候这么铁面无私了。

  还做藩篱,现在的藩王,那是藩篱?

  那是软柿子。

  但这事,不是他们可以置喙的,尤其是这么敏感事关系中。

  就藩辽阳虽有不妥,可藩王就藩一事,说到底还是皇帝一言定之的。

  既然反正自己也用不着背锅,还对国家有好处,为什么要反对呢?

  他们这些人精,哪能看不出宗室已然成为了朝廷一个甩之不去的包袱?

  况且这个包袱,日后只会越来越大。

  这才过去几年,三四十年的光景,洪武朝二十多位藩王,加上除国的,现在也都逼近四十余人了。

  亲王如此,那下面的郡王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养猪政策下,无所事事的大明的宗室们可不就使劲的生娃。

  一个亲王,每年要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

  除了这些,就藩时拿出一大笔的钱银土地,每年朝廷还要赏赐,更别说这些藩王在地方上什么都敢干,封国周围的膏腴之地,几乎全都落入他们之手。

  宗室这一层层算下来,哪怕就是最低级别辅国中尉,一年也要两百石的粮食供杨。

  就按照这种扩张速度下去,有人做过大胆的预测,迟早有一日,一省之赋税供养不了本省宗室。

  以至于私下都说,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更何况,郕王是今朝唯一一个亲王,若是就藩,规格小不了,钱也少不了花。

  但要是郕王去了辽阳,这开销就少了不少。

  就比如,王田。

  河南就藩的话,朝廷还挺为难,王田的划拨,既要给好地,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税收,避免让小民过不下去。

  可在辽东,这都不叫事。

  地这玩意,辽东别的不多,就是地多。

  你想要,可劲给你都行,一倍两倍都不叫事。

  反正朝廷从来没打算从辽东那能收什么赋税,只愿它每年军屯能多收些粮食,朝廷少补贴点就谢天谢地了。

  鉴于郕王的尴尬身份,以及能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