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二十二章 现在跟我走_大国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剩下的次要(相对于针尖)结构,则是操作针尖在原子上面移动的控制器,这是个现有任何设备都没办法在纳米尺度下工作的内容,因为一根头发的直径便是六万纳米左右,这是个绝大多部分机械设备都达不到要求的尺度(1980年时)。

  而实验室的团队则是借用了多晶陶瓷的压电效现象,可以利用简单的手段将1mv-1000v的电压信号,转换为十几分之一纳米到几微米的位移,使得上面针尖的移动有了可能。

  针尖和移动手段解决了,那么下一个要面临的困难,并不是倾向于软件方面的扫描系统的编写,而是防止仪器震动的减震系统。

  由于工作时仪器的针尖与观察目标的距离小于1纳米,而隧道电流与隧道间隙成指数关系,因此任何肉眼看不到的冲击和震动都会对仪器的稳定性造成翻天覆地的影响。

  再加上隔绝震动主要考虑外界震动和仪器运行时的震动入手,这就使得操作只能是通过电子学手段进行控制,以便达到最高精确下运行的标准。

  当然,这之后还有着比较重要的数据分析软件部分,毕竟人是没办法直接对纳米级观察目标进行分析的,所以实验室最终还让哈佛计算机实验室参与进来,以至于全篇论文后面的第三作者都有好几十位。

  然而,以郑建国这会儿的视野高度和宽度以及广度来说,这是一篇与他的PCR技术都不相上下的重磅成果,也就是可以深刻的影响着未来科学。

  不说别的,郑建国瞅着纳米这个词就能想到一门崭新的学科——纳米技术。

  而如果郑建国的想法成真,那么直接催生了纳米技术的研究,拿个诺奖不过分吧?

  只是有了这么想法时,郑建国却并未感到应有的喜悦,他现如今可以拿到诺奖的研究就有仨了,幽门螺旋杆菌和石墨烯,而根据目前学界中的研究进展来看,PCR技术的影响力已经开始爆发,诺奖的说辞也已经有人提到,那么再加上这个直接催生了纳米技术的隧道显微镜?

  这郑建国货还不知道HIV病毒的研究也是诺奖成果,只考虑着如果这4个全部拿了诺奖,感觉有极大的概率是回不了国了。

  拿着论文想了会,郑建国是瞅过已经到了14点的时间拿起了电话来,在听到对方变成了费舍尔教授后,开口道:“教授,论文我已经看完了,你可以安排人以实验室的名义寄出去了,只是考虑到显微镜才发现那会,被好奇的人们拿着看天看地的,于是诞生出了一大批的成果,咱们也不能闲着。”

  “哈,郑教授,咱们俩可是想到一块去了,我也感觉这是个机会,而且是打开了纳米尺度下的世界,不过在此之前请我要祝贺你再次登上了《科学》。”

  电话里的费舍尔显然是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