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0章 围而不打_谍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国民交代?

  对此,军委会作战组组长提出:

  “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以后就主动撤退。”

  南京保卫战前,很多高级将领认为,应该战术性放弃南京。军事委员会清楚,从军事角度而言,南京确实不利于防守;

  但从国际舆论而言,首都南京又不能不守,而他所期待的大家群起呼应、捍卫南京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会场一片沉默,在此情况下,军委会警卫执行部主任突然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将士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听到这番慷慨忠义的陈词,军事委员会立即任命担任南京司令部司令长官,慨然受命,并当场向军事委员会保证,他将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时,

  “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

  但很多将领认为,所谓与南京共存亡,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这注定将是一场悲剧般的战争,南京已不能守,又不得不守。

  11月17日,军事委员会记录中:“本日为南京固守与放弃问题踌躇再四”,

  但考虑再三,军事委员会最终决定坚守南京,并希望能固守“3个月乃至1年”;

  11月26日,军事委员会记录中: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但军事委员会也清楚,在日军的军事优势下,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划算,

  “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之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只可希望较短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则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队,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

  “若是至不得已放弃南京时,各防守部队撤退,得有掩护。”

  对此,南京守卫司令部也非常明白:

  “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将士在天之灵?”

  军事委员会深知南京难守,但又不得不守。

  在做出“短期固守”南京的决策后,军事委员会迅速行动,以南京4个师的守备部队为基础,另外还调集了11个师增援南京,随后,南京守城兵力增达15个师,共计15万人。为了表示长期抗战的决心,国民政府也做了两手准备:当时,一方面积极备战,另外,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在一份就迁都致军内各级长官的密电中,“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