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生产技术_水浒大寨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会有几处矿藏,因此王伦把这件事交给了王信夫妇。

  听得哥哥王伦这一吩咐,王信眉头一皱,“扈家庄平日里多是打些农具,如今大规模开铁矿怕是官府不许。就是祝家庄哪里,挣了生意,恐怕也要为难。”

  “官府之中你不必在意,我自有安排。与祝家庄也大可阴奉阳违,若是起了冲突,少不得要动些干戈。”

  王伦也知道开矿的牵扯很大,早就托付了柴进,只说是他的买卖。说来柴进帮了王伦许多事情,王伦与他还为见过面。等到山寨事了,王伦打定主意要走上一遭。时间上算来,怕是林教头要倒霉了,王伦对此也很不放心。

  在中国,钢铁的总产量在唐代年产已达到1200吨,宋朝为4700吨,明朝最多达到4万吨。明朝发展炼铁效率惊人,离不开风箱技术,还有煤炭作为燃料。王伦把高温炉和野兽尿液淬火的技术,都说给王信听了,王信一一记下。

  “兄长还有什么绝妙的方子,一并交给小妹罢!”扈三娘这几日与王伦关系熟悉了,知道王伦是慷慨之人,她又在刚刚的谈话中学到许多东西,不由得陇望蜀。

  王伦还没说话,晁盖指着扈三娘对王信说道:“三娘倒是称职的管家婆!”

  众人是一阵哈哈大笑,王信看着扈三娘的目光满是欢喜。

  “你是不是想说,开铁矿风险太大,官府查的严格。这点你放心,安全问题我来保障。”晁盖说。

  “既然三妹想听,我便多说些。”沉思了一阵,王伦说道,“扈家庄经营畜牧业,养殖马匹、耕牛、骡子、毛驴等大牲口,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一是应了国家政策,二是附和百姓需求……”

  中国的畜牧业是从狩猎驯养开始的,到了隋唐时期官办畜牧业的组织管理已经十分完善了。当时在太仆寺下设典牧署,掌理牛羊和乳肉等产品,同时也管理家畜饲养,许多牧监(养马场古称)并繁殖其他家畜。

  到了宋代,丢失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战马稀少,借马政组织系统,发展畜牧业。各种家畜的大牧群遍于草原,成为构成国力的主要资源。大宋朝廷之下,各州府对马匹,耕牛这样的大牲畜都很关注。在此时,故意伤害耕牛可是要被判刑的,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就受理过这样的案子。

  当即王伦滔滔不绝,又说了一阵畜牧业的好处。然后话锋一转,教了众人几个养殖的窍门。

  汉、唐以来,先后从西域输入有大宛、乌孙、波斯、突厥等地的良马。这些良种马的引入,对于内地马匹的改良,起了极大的作用。《新唐书?兵志》称:“既杂胡种,马乃益壮。”王伦也嘱咐从外引进战马良种,做改种实验。

  梁山就有杨林、邓飞是其中的老手,扈家庄要用人倒是便宜。至于金毛犬段景住还有险道神郁保四两位盗马贩马的行家,王伦还没有眉目,找寻不得。成吉思汗的威名,有一半是蒙古马造就的,若是有机会,王伦肯定要引进蒙古马品种,只是如今他都不得空闲。

  “如今的家猪肉不好吃,主要是因为没有经过阉割。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叫“豚”……”

  “我这里还有肥猪法,’用贯仲三斤,苍术四两,黄豆一斗,芝麻一升,各炒熟,共为末,饵之,十二日则肥。’”

  之后,王伦又讲了用土缸或火炕人工孵蛋,人工促使鸭鹅停产换羽,用猪毛制作牙刷,用鸭绒鹅绒制作棉衣等等。许多事情众人闻所未闻,听得瞠目结舌,心服口服。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