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三十五章:回巢_唐朝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贵金属涌入天竺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手中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少,手中的贵金属越来越多时,市面上,一切的价格自然而然,也就开始飞涨了。

  只是等他们察觉到这一点时,一切都已迟了。

  时间并没有花太多,大食商行的行事效率显然不是一般的高,这时候他们便已收购到了足够的资产,再加戒日王原有的领地,只短短数月功夫,大食商行在天竺的资产规模,已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而同时,日益的通货膨胀,也令整个天竺王公们不胜其扰。

  毕竟祖传了这么多年的财富,再加上出售土地和山地所得,确实让他们手中的贵金属增加了不少。

  可他们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黄金和白银,竟也是可以日益价值下跌的。

  何况,经过了一次贵金属涌入的冲击,金银的暴跌让王公们开始无所适从起来。

  紧接着,便是自波斯辗转而来的货物开始涌入。

  王玄策起初对于这商行的运营一窍不通,不过很快他就掌握住了诀窍,因为他发现,这种商业层面上的优势,商行对于天竺而言,直接就是碾压的。

  接下来,便是建立港口,连接波斯湾的码头,进行船运。而后,开始招募劳力,开采和挖掘这里的资源。

  就在一切都在按照计划一步步实践,王玄策如鱼得水之时,另一头的陈正泰却已与李承乾,开始回程了。

  从关中离开这么久,已有两年的时间,对于陈正泰而言,早已是归心似箭。

  现在商行已是步入了正轨,他们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此时还是打道回府为宜。

  因此,他们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自曲女城出发,辗转了波斯,而后进入西域,最终抵达了高昌。

  此时的高昌,又是另一番的光景,铁路已是贯通了,沿途到处都是棉田,一眼看不到尽头,在高昌的铁路站点附近,则是数不清的货仓以及作坊。

  这里的棉纺作坊规模极大,都是世族们所设,与其将棉花当做原料运走,倒不如在此就地产成成品,而后再经过铁路,贩运到关中。

  大量作坊的建立,自然也就吸引到了关内大量的人口迁徙而来。

  毕竟此地虽是苦寒和贫瘠了一些,可为了招徕匠人和劳力,还是很舍得花钱的。

  物以稀为贵嘛,人也如此,关内到处都是人,这人力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在这里的这般的稀罕了。

  于是这高昌一地,人口竟在源源不断的吸引之下,竟已达到了四十五万户,其中原先的高昌汉人和关内汉人便占了八成。

  四十五万户,便是百万以上的人口,便是两百万以上的人口,这高昌诸城的繁华,可见一斑。

  陈正泰在此驻足了几日,大抵探勘过高昌附近的棉纺作坊,便也没有再过多停留,而后便坐着蒸汽火车,一路直抵了西宁。

  此时的西宁城,早已成为了重镇,毕竟陈家的许多产业都汇聚于此,世族们也纷纷迁徙而来,此时已是热闹非凡。

  陈家子弟以及各族的耆老们听闻太子和凉王抵达,自是纷纷来迎,也是热闹了一阵子。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