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章 都指挥使_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后,趁着治下所有刺史,聚集于灵州恭贺之际,专门开了个小朝会,面对自己这个凉国的全部文武高层,定下了建制以后,凉国的发展路线。

  简单来说,四项工作

  汉制、粮食、人口、商道

  首先就是蕃部问题,河陇地区汉蕃杂处,藩民数量与汉民相当,甚至还要多,而其间许多汉民,事实上也藩化严重。

  解散部落体制,重新建立乡县,委任官吏,推行汉化,都是相当紧要的事情。

  而且另一方面,蕃部也是李业政权,主要的牲畜,尤其是马匹来源,官府向他们每年征收的贡税,主要就以牛羊、马匹为主。

  这也是凉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至于粮食,自不必提,在乱世,那是重中之重,比什么钱帛还要管用的。

  张承业的方案,还是要从西北牛羊资源丰富这一点入手,尽可能的推广牛耕。

  而粮食问题上,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灵州水利修复

  只要能把灵州河套平原上千万亩的肥沃土地,重新利用起来,说和蜀中、中原相比可能有点夸张,但肯定是一个不比河东差的粮食产地。

  而商道问题,更多还是在外交上,和归义军,以及关中的杨复恭,互相交通、联络关系,建设商路。

  经过这么久磨合,李业对自己麾下的干将们,各自擅长的方向,以及性格都有了解。

  张承业是大管家,虽然作为宦官,他名义上的职务是监军,但其实已经是事实上的凉国政权的“宰相”。

  李业甚至一度想将张承业任命为凉国长史,但被张承业拒绝,对方解释道

  “国朝之衰,本与内宦专权有莫大干系,大王欲振兴国家,岂能重蹈覆辙?”

  其实是在以身作则,劝谏李业,不能再向以前的唐廷天子那样宠幸宦官,他如果在凉国政权里,开了这个先河,那以后谁能保证宦官担任长史,不会变成枢密使那样的惯例呢?

  李业听完,极为感动,最后以张承业为王府家令,又兼陇右、河西、朔方三军监军。

  至于张承业以下,凉国政权中,地位最重要的自然是敬翔、李振,二人分别表为凉国长史、主簿,相当于宰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其余的官吏,大多都是前几年招募考核的士子,以及原朔方镇官员。

  其中,最受李业欣赏的几人,具被委以重任,如李愚,担任灵州刺史,韩群担任凉州刺史。

  至于两个义兄弟,也是跟着李业水涨船高,分别被朝廷封为成国公、郦国公。

  随着正式建制,又本来有开府之权,可以自己开辟衙门官署。

  李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第一步

  本来此前众多文武官吏心中多有猜测,李业回来后,接下来重心肯定是要安稳地方。

  既然如此,凉国十二州,这么大的地盘,横跨上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