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春秋国祭成大典,玉桥一座慰英灵_大明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利总是让人迷醉的,可当这只千里赴缘地军队进入敦煌城的时候,听见的却是满城的嚎啕大哭。

  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鲜血染红了敦煌的每一寸城墙,尸体塞满了城下的壕沟。敦煌城内一片悲泣中雪白的旗幡铺满了全城。家家戴孝,户户缟素。

  到了下午,敦煌城外黑烟蔽日,浓浓的烤肉香味让人闻之欲呕——那是人肉的香味。

  敦煌的百姓恨不得将敌人挫骨扬灰,一团团烈火熊熊,仿佛敦煌城高涨的怒火,另一边却是全城百姓一夜之间捐出来两千多付棺木。很多都是敦煌百姓从自己家拿出来的,数目不够,甚至拆下自己的门板,来作为棺木的材料。

  第二天,敦煌的城外军阵森严,无声地看着土丘上那一副副凝聚了满城谢意和感激的棺木。全军缟素,满城百姓自发地披麻戴孝,为这两千多位战死的英雄送行。

  鸣沙山的两位仙长带着弟子和避居道观的人群也来了。一身青衣道袍地站在了战死者面前给予了最高的礼节,道士们收集了所有战士的竹牌,一番祝祷之后,会送往京城,享受国祭。

  来援的军队加上全城的百姓不下十万,黑压压的一大片。敦煌知府作为敦煌地位最高的文官,亲手写就了祭文。枪炮齐鸣中,场中哭声一片。当了尘捧起那副鲜血染透的盔甲出现时,更是无数人跪落尘埃。

  盔甲上一个个箭洞是一枚枚武勋,一道道刀痕枪伤是是一个武将最高的荣誉。

  这副盔甲会连同战死者的铭牌一起送往碧血千秋忠烈祠供奉,春秋大祭,天子率领百官祭拜,世世代代享受百姓香火。护佑大明江山,永佑华夏子民。

  一个武夫能有如此死后哀荣,虽死何憾?

  了尘没注意的是,台上那群援军将领中,有几双目光正望着他,双目晶亮,激动得全身微微颤抖。

  他们来自陕西,甚至有几个还在当年的西安见过了尘的。

  “国师果然在敦煌啊!鸣沙山是真的有神仙啊!”。。。。

  盛大的葬礼,死后的倍极哀荣。日后的忠烈祠供奉,天子主持的春秋大祭。以及肯定少不了的朝廷封赏,封妻荫子。让在场的所有将士,震动万分之余,也把“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想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功名但在马上取,含笑沙场是男儿!

  大明的天,要变一变了!

  八百里加急,随着一骑飞奔的尘烟。西北大捷的消息刹那间传遍了西北,并随着信使,向着京师飞去。

  陕甘的老百姓心安了,若是敦煌陷落,敌军直面嘉峪关,日后烽火不息,老百姓才是最遭殃的。若是一时不慎,让那群蛮子破关而入,最先倒霉的就是他们啊!

  陕甘的官员们欢欣鼓舞,大捷的前提是他们派出了援兵,虽然兵不血刃,但也至少没功劳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