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回 圣人之后孔胤玉_乱世龙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胤玉?五经博士?”李无庸神色大变,连忙拱手问道:“莫非是大成至圣先师后人?”

  孔胤玉闻言苦笑道:“下官正是孔氏之后,现今的衍圣公正是家兄孔胤植。”

  孔胤植,这个人李无庸倒是知道的,对于这个孔子之后,李无庸觉得的倒是挺有趣的,到底是孔门之后,眼光也确实敏锐,在崇祯末年,他一眼就看出了朝廷不可为,而且还能看出占领了北京的李自成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家伙,所以不但没有追随蛤蟆皇帝到了江南,而是快速的北上,在顺治二年直接去北京见了皇上,寒暄一番,凭他的口才,很快就被清廷赐予了五银印。再到后来,摄政王多尔衮根据方大猷的奏请和吏部的题复,仍封孔胤植为衍圣公,照原阶太子太傅,孔胤植长男孔兴燮加二品冠服,四氏世袭五经博士孔胤玉、颜绍绪、鲁闻达、孟闻玺等仍照旧承袭五经博士,孔胤植保举的世职曲阜知县孔贞堪照旧准用。孔氏一门荣耀非常。这不能不说孔胤植这个人眼光极其毒辣,而相反作为衍圣公的弟弟孔胤玉在历史倒没有留下什么。

  “孔大人既然是五经博士,不呆在曲阜,怎么到这里来了。”李无庸奇怪的问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孔胤玉轻声道。

  “不是个腐儒。”李无庸暗想道:“不知其他方面如何?待且试试。”要想造反,这些知识分子还是需要的,毕竟治理一个国家是离不开这些读书人,雍正皇帝一句话说的有道理,“可以得罪任何人,但绝对不能得罪读书人。”李无庸要想得到天下,这个“衍圣公”的名头还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虽然眼下孔子的后人在儒林中已经不是很风光了,科举的时候,读书人看的最多的还是程朱理学,但毕竟他们还是自称孔子的后人,朝廷册封的还是孔氏后人,李无庸只要得到衍圣公的支持,最起码造反的时候,儒门大部还是持观望的态度的。可以说李无庸需要这个舆论,而且李无庸对那些程朱理学成反对态度。

  程朱理学在他看来,就是对孔子等儒家经义的曲解,什么“存天理,灭人性。”岂不知人性也是天理的一部分,人性不在,天理何存?那只不过朱熹对自己的辩护罢了,孔子云“有教无类。”孔子门下三千弟子,有商者,有务农者等等,“六艺”所到,读书人也能拉弓搭箭,否则孔子如何能周游列国,而程朱理学能提出什么,“手无伏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等等都是程朱理学带来的,而“范进中举”的事情也只有在这个时代能出现,学了六艺,能文能武会出现这些情况吗?在李无庸看来,孔子等先贤儒家经典主张的并不是惟我独尊,相反,他所赞同的却是百家争鸣,行商而富国,耕农而保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