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2章_流血的仕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懒了,玩厌了,这才回返咸阳宫,忽又想起李斯上书之事,于是传来赵高,问道,“丞相以为赵君将要谋反,不利于朕,可有此事?”

  赵高不答,只是匍匐在地,痛哭失声。

  赵高本来身材魁梧伟岸,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哭的,居然哭出了一个受到了委屈的孩子的效果。

  胡亥经赵高这一哭,心里也莫名一阵酸楚,道,“赵君有什么话,尽说无妨。”

  赵高慢慢擦干眼泪,道,“非陛下问,臣也不敢言。前日博士正先刺我,正是丞相指使,欲置-下栽+。-臣于死地。”说着解开衣襟,露出刚结疤不久的伤口。

  胡亥伸手过去,抚摸伤疤,感叹不已。

  赵高道,“臣邀天之幸,保得贱命,能继续为陛下效牛马之劳。倘剑再偏得一分,恐怕臣便将与陛下永辞也。”

  胡亥越发嗟叹,道,“丞相欲杀赵君,赵君何不早言?”

  赵高道,“丞相势大权重,又得陛下宠幸,臣所以处处退让,实不忍令陛下为难也。”

  胡亥拂袖道,“丞相乃先帝之臣,自恃功高,素来轻朕,朕不乐之久也。”

  见胡亥表明了他对李斯的态度,赵高于是顺杆往上爬,道,“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取陛下而代之。赵高死不足惜,只恨到时不能立于陛下左右,为陛下护驾尽忠也。”

  《三国志·简雍传》记载了这样一则逸事: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释欲酿者。

  简雍可谓谈言而解纷,以归谬法证明了持有酿具者未必一定会酿酒,至多只能算是一名酿酒嫌疑人而已。从逻辑上讲,只有当某事件真的发生时,我们才可以说,该事件的发生为真。而在此之前,所有对该事件发生的预测,都只能是一种概率推算,不应作为呈堂罪证。

  话再说回来,先主刘备可以放过一名酿酒嫌疑人,却断然不会放过一名谋反嫌疑人。皆因兹事体大,已顾不得逻辑合理,宁错杀,勿枉纵。而纵观中国历史,诬告谋反,历来是离间君王和重臣的最佳武器,屡试而不爽。无他,彼有其具,彼将行淫矣。

  胡亥也正是这么想的,于是召来宦官,命起草诏书,道,“其以李斯属郎中令!”

  赵高假意惶恐,道,“拘执丞相,此事非小,请陛下三思。”

  胡亥哪里经得起激将,厉声道,“朕意已决,君勿复言。”

  赵高一脸肃然,心中却早已乐开了花,恭声道,“臣谨领旨。”

  胡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便对当朝丞相李斯逮捕审判,此举是否违背了法律,且置诸不论。而单就司法程序而言,要审判李斯,也不应交给身为郎中令的赵高,而是应该交给主掌刑辟的廷尉才对。

  杜预注《左传》,其中有云:“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可怜李斯一生笃守的以法治国,至此已是荡然无存,而他即将面临的这场审判,更是注定了毫无半点公正可言。

  第二十四章黄犬之叹

  1、七宗罪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失势,追随他的那些党羽,自然也将跟着遭殃。李斯这一被捕,其宗族宾客同样在劫难逃,悉数被投入监狱。一下子抓捕了数千人,咸阳城几乎为之一空。

  云阳监狱,李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他官居廷尉之时,便经常来这里现场办公。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