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知贡举之争,扛骂者肩之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知贡举之争,扛骂者肩之

  “咳咳!”

  赵祯见孙复一句话就噎得陈执中无言以对,不由得开口道:“孙直讲,此话有些过分了!”

  孙复当即拱手,退到一侧。

  赵祯看向下方继续道:“看来众卿对太学体都颇有微词,那朕想问,若朕欲在今年省试便改革文体、以矫文弊,应如何改,又应注意哪些弊端?”

  此话一出,群臣低头。

  殿内的多位臣子,有想着借此事攻击石介的,有想着攻击欧阳修和苏良的,还有的想着再抨击一下以前的新政官员。

  但若今年真改,却未曾认真想过对策。

  当然。

  也有人想过,却没有想出来。

  赵祯环视下方,发现没有刻意低着头的,就剩下一直没有呈递奏疏的欧阳修与苏良了。

  “苏景明,你觉得呢?”赵祯直接点名。

  苏良缓步走到大殿中央。

  “臣以为,太学体之盛皆因应试学风所致,从西昆体到太学体乃是两个极端,不可归罪于石守道与孙直讲。”

  “其次,太学体之风确应改革,若改不如今年便改,毕竟科举乃为国选士,马虎不得,若选非良才,实乃朝廷的损失!”

  “至于如何改,臣以为,实乃主考官之责。其担知贡举之名,自应拟定具体细则,以便出省试之题,若无此能力,那便不宜知贡举!”

  听到此话,赵祯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容。

  心中暗叹:还是苏良会讲话!

  刚才,赵祯还觉得有些无措,不知应选何人知贡举,更不知应何时改如何改。

  苏良的一番话,立即让他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苏良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应改。

  其二,谁人想出如何改,谁人知贡举。

  赵祯道:“朕也以为,若改今年省试便改,再等,将是朝廷的损失,众卿可有异议?”

  顿时,殿下无人出列。

  赵祯微微一笑。

  “好,既然大家无异议,那又将如何改呢?”

  这一刻。

  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欧阳修、王拱辰、王尧臣和张方平的身上。

  知贡举的人选。

  必然是这四人中的一个。

  王拱辰、王尧臣、张方平三人都微微皱眉。

  他们想到了废弃太学体的原因,但却没有研究出具体改正之法。

  三人都以为这种事情要群策群议。

  没想到,一下子成为竞选知贡举的条件。

  张方平想了想,还是走了出来。

  “臣以为,应立即摒弃太学体风,呼吁众考生以平实风著策论,少讽谏,回归往昔古风……”

  赵祯听后,微微皱眉。

  张方平之语过于浅泛。

  有些还是车轱辘话,明显是当场现编,并不足以解决问题。

  而张方平之所以如此卖力表现自己。

  除了知贡举对以后的仕途有莫大好处外,是他不想再任三司使了。

  但在官家面前又不能明说。

  故而想着先任知贡举,待办好了差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