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2章 朕之子房!为大宋江山舍命跳河者,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朕之子房!为大宋江山舍命跳河者,唯苏景明耳

  巳正。

  距离午时还有一个时辰。

  很多官员都来到了银台司门前。

  有人将奏疏拿走又放了回去,有人放回后又将其拿走揣进怀里。

  这1120名呈递反对裁官之策奏疏的官员,仍无法判断官家在午时后到底会颁布什么诏令。

  是将反对者全部罢黜?还是会无限期延迟裁官之策?

  ……

  范仲淹看向苏良问道:“景明,这是怎么了?”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

  一些民间说书人、杂剧艺人,都开始以“苏良跳河记”为主题开始创作。

  ……

  变法司正式颁行《省官名录·汴京篇》。

  “这行大字是:朕之子房。”

  思索着若午时前奏疏未能少于336份,要不要延迟裁官之策,若延迟,如何延迟,才能继续推行裁官之策。

  连一句牢骚话都没有敢说。

  即十一月初一,清晨。

  在汴京城,涉及苏良的消息就是金钱。

  听到此话,官员们都是满脸震惊。

  几乎眨眼功夫,二人便被擒住。

  有人看戏,有人愁。

  “这行小字是:为大宋江山舍命跳河者,唯苏景明耳。”

  众人都是一愣。

  官家赏赐之物,都是需要在两府备案的。两府的相公们若看到苏良得了“朕之子房”四字,估计要羡慕死。

  “对……对,那就是景明,景明这番扮相,像是掉河里了!”曾公亮一脸认真地说道。

  当户部判官崔宏看到《省官名录·汴京篇》上并无他的名字时。

  赵祯也得知了苏良将周游相带出开封府的事情。

  稍倾。

  有无夸大其词或谬误,每名官员都心知肚明。

  赵祯便变得精打细算起来。

  张茂则接着说道:“现在,我宣读官家的两道口谕。”

  “经查,银台司尙有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89份!”

  “苏御史,官家称,此次裁官之策能顺利进行,你当居首功,官家特赐你飞白书一副。”

  而当崔宏和丘裕确定苏良旁边是周游相时,不由得两腿一软,同时瘫坐在地上。

  周游相将户部判官崔宏和殿中丞丘裕如何骗他投河,又如何痛下杀手置他们于死地的经过都讲了过来。

  便迅速传遍了各个衙门。

  “苏御史,官家将你比做张良张子房,此等恩宠,全朝未有啊!”

  自打今年初,朝廷将变法目标定为赚钱后。

  令许多认识崔宏和丘裕的官员没想到的是,这两个“老实人”竟然能策划出此等偷天换日的大阴谋。

  司内的几案上,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数量为689份。

  合并衙门七个,废除官职三十四个,提前致仕官员一百二十八人,罢黜官员三十二人。

  皇城司门前的官员们,突然看到包拯带着一众开封府衙役和皇城司吏员大步走了过来。

  苏良说的轻描淡写。

  张茂则走进银台司清查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