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8章 谥号之争!朕这个皇帝难道不要面子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谥号之争!朕这个皇帝难道不要面子吗?

  九月初三。

  夏竦薨去的第二日。

  那份绝笔奏疏《论朝政三思疏》也经由中书,传到了各个衙门官员的面前。

  此奏疏,明显就是针对变法司和台谏。

  若其不是夏竦的绝笔奏疏,苏良好歹也要反驳一下。

  这种忧虑,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苏良猜测,定会有一些官员拿这份奏疏大做文章。

  此次,赵祯有些恼怒了,直接驳斥了唐介与欧阳修。

  若是夏竦知晓死后会发生这一幕,恐怕将死不瞑目。

  经筵官地位清贵,乃高俸禄之闲官。

  夏竦之子夏安期得知全朝官员都反对赐其父谥号为文正后,根本不敢再发表任何意见。

  后面还有成、忠、端、定、肃、毅、义、靖、介、安、庄等,皆是美谥。

  表面上。

  其性格温和,儒雅有礼,且还是个慢性子。

  还有官员称,夏竦擅用权术,沽名钓誉,养侍妾上百人,家有百万贯之财,根本配不上任何美谥。

  唐介也道:“若夏竦可得文正之谥,则全朝半数官员日后皆可与其同谥。”

  夏竦纵横朝堂多年,向来都是不吃亏的性子。

  他请求赵祯免除其侍读职务,换贤良居之。

  第二日。

  最后。

  他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反对。

  新增一名好脾气的台谏官,改变台谏风气。

  赵祯看到此奏疏,差点儿没气死。

  百官反对的理由是:夏竦不配。

  太常礼院又想出一个谥号:文庄。

  范仲淹、苏良、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完全不在乎权位名利。

  最后。

  理由是:夏竦勤政有为,治域有方,迷离之际仍不忘呈递奏疏,且病逝于官署案几之上,实为士大夫官员楷模。

  博文多能谓之文,聪明睿哲谓之献。

  在文彦博、富弼、范仲淹三人的劝说下,唐介与欧阳修才不再反对。

  反对的奏疏就如同雪花一般。

  就在赵祯以为韩绛会改变一些台谏的风气时,韩绛任台谏官的第一道奏疏呈递到了御前。

  韩绛上奏称:官家以内批手诏任命夏竦之子夏安期为经筵官,甚为不妥。

  故而,群臣皆出言反对。

  赵祯认为,当下的台谏官们过激过刚,上谏方式过于野蛮。

  在垂拱殿大吼道:“你们台谏是要捅了天嘛,真是无法无天了!”

  他们要的的大宋兴盛,国泰民安。

  还未待太常礼院的礼官们议出谥号。

  夏竦病逝。

  早就将夏竦所言的要“多哭、多闹、多讲政绩”丢到九霄云外了。

  这场议谥之争,算是落下了帷幕。

  除了夏竦的数名亲信,所有人都反对赐夏竦“文正”之谥。

  有官员称,谥号应由太常礼院和考功司拟定,官家私定,有违法度。

  赵祯无奈之下,只得收回成命,交由太常礼院继续拟定。

  赵祯无奈。

  两日后。

  赵祯与诸相公商量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