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兼职经筵官,苏良开讲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兼职经筵官,苏良开讲

  朝堂之上。

  在副相陈执中将欧阳修的酒后谏书称作一桩笑谈后,枢密使贾昌朝也站了出来。

  “陈相公所言,甚有道理,臣附议。”

  两位相公都称不追究此事,王拱辰、钱明逸、李京等台谏官细细一想,也都没有再张口。

  随后,首相杜衍、副相吴育也纷纷表态,支持皇帝赵祯的处罚决定。

  此事,就这样戏剧化地结束了。

  三日后。

  欧阳修因在河北都转运使之位上功绩卓著,擢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掌撰内制。

  翰林学士、三司使、知开封府和御史中丞,被称为四入头。

  首相、副相大多都是从这四个职位中升迁而得。

  身居这四个位置者,皆仕途无量。

  与此同时。

  赵祯令翰林学士承旨丁度,兼任枢密副使。

  后者数次上疏请辞,但皆被驳回,只好接受。

  丁度兼任要职,非有功绩,而是赵祯在向外释放一种信号。

  丁度曾提出:承平宜用资,边事未平宜用才。

  去年年底。

  西夏元昊在大宋增加岁赐后,去帝号,被封为夏国主。

  双方设榷场、开贸易,已无边事之忧。

  赵祯是在告知众臣,新政已罢,朝廷当下需要的是有资历、有经验,能够维稳朝堂的能臣。

  今年的主基调就两个字:平稳。

  这一点,从当下的两府(中书省和枢密院)宰执亦可看出。

  杜衍为首相,陈执中、吴育为副相,贾昌朝为枢密使、丁度擢为枢密副使。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便是能力虽一般,但是好用、相对听话。

  ……

  二月二,龙抬头。

  经筵开讲。

  当下的经筵,分为两个阶段。

  一为春讲,二月起,端午止;二为秋讲,八月起,冬至止。

  避开寒暑。

  经筵官有数位,有人主讲《春秋》,有人专讲《周易》,有人讲解《论语》……

  章得象、贾昌朝、丁度、王拱辰、欧阳修等都是讲读经义的高手。

  苏良这个崇政殿说书,乃是经筵官的最低级别。

  他对枯涩的经义不感兴趣,本想着随便整个讲义也就蒙混过去了。

  哪曾想。

  一个时辰前,张茂则特来告知苏良。

  官家特召苏良明日午后于迩英阁独讲,要求是:

  “不听朝堂政事,不听书史经义,无须准备讲义,提前拟一个话题即可。”

  这可将苏良难住了。

  经筵课,本就是为帝王讲经说史而设,不讲这些,还能讲什么?

  很快,他便想明白了。

  若真是讲经说史,官家也不会找他,朝中的大儒多着呢!

  官家就是想和他唠唠闲嗑。

  但这个闲嗑,也有要求。

  既要符合经筵的规矩,又要使得官家听而不厌,最后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苏良认真思考起来。

  讲民间故事?

  肯定不行。民间故事虽有趣,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都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