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君臣设局,讨价还价的三不足讨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佩服夏竦的奸滑。

  此话一下子堵住了除苏良外所有台谏官的嘴,且在理。

  令人无法反驳。

  台谏官不言,接下来的论辩就容易多了。

  众反对者不信,苏良一张嘴能敌过他们几十张嘴。

  赵祯点了点头,道:“可以。”

  紧接着。

  赵祯看向苏良:“苏良,你可认同众卿对你的弹劾?”

  苏良缓缓走出,然后朝着赵祯拱了拱手。

  “官家,臣认罪,但臣只能认一半罪。臣在王安石遭到民间非议之时,发此文章确实不妥,有徇私之嫌,非台谏官所为。但臣不觉得臣的文章写的有错,亦不觉得臣有任何离经叛道之举!”

  夏竦瞪眼道:“你都支持了这种逆反之言,还敢称没有写错文章?”

  苏良挺了挺胸膛,直视夏竦。

  “全宋变法之期,一切皆在变,若因一道响雷便放弃市易法,实乃有违官家年初号召群臣变法之意,《论三不足说》乃是我从变法的角度上分析而得,且如今民间百姓大多认可此篇文章,夏枢相若反对,那是不是就赞成了人言不足恤?”

  随即,苏良又看向下面群臣。

  “诸位同僚,在全宋变法的背景下,我的《论三不足说》若有私念,若违背了大宋法令,请诸位详细讲出来!”

  刚刚慷慨激昂上谏的官员都哑了火。

  有的压根没有认真读《论三不足说》。

  有的确实找不到缺漏之处。

  苏良文辞严谨,处处以“全宋变法”为基础分析,要揪出大错,还真不好纠!

  这时。

  一名官员眼珠一转,道:“就算伱只是徇私嫌疑,未有离经叛道之举,但王安石道出逆天之语,总是罪不可赦吧!”

  “对,王安石乃是此事的罪魁祸首,必须严惩不贷,不然如何对得起先古圣贤,如何对得起太祖太宗和先帝!”

  “王安石所言,实为乱天下之语。不重惩,不足以正朝纲,不足以立法纪!”

  ……

  官员们都很聪明。

  他们知晓靠着此事将苏良拉下台根本不可能,但却能罢了王安石的官职。

  故而,都再次将矛头指向王安石。

  苏良微微一笑,转身看向不远处眯着眼睛装睡的大理寺寺卿赵概。

  “敢问赵寺卿,依照当下王介甫的罪过,应判何罪?”

  赵概突然被点名。

  身体不由得猛地颤抖了一下。

  而此刻,所有人都望向他。

  大殿之中。

  最是通晓大宋法令的,便是大理寺卿赵概和知开封府包拯。

  但包拯与苏良私交甚笃,苏良为避嫌,便选择询问赵概。

  当着如此多官员的面,赵概自然要讲得公允,不偏不倚。

  不然他的大理寺卿之位,也将摇摇欲坠。

  “此罪可轻可重,若重判,应削职为民,若轻判,可能……可能就需要官家您定夺了!”赵概给出了一个区间。

  他不想得罪任何人。

  苏良微微一笑,接着道:“就按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