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踪_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跟船老大他们确认过,常茂本身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大逆不道!

  他自己上船,本身也没有多少人是知晓的!

  船被朱元璋沉入海底,真相也就消失在海风中了。

  “儿臣明白了,不会有人知道……”

  朱标郑重其事,跟朱元璋保证。

  ……

  张异第二日起来,就接到皇帝入宫的通知。

  他看了看天色,感慨还是当道士好。

  要知道如果当官的话,他大抵三更天就要出去宫门外候着了,这时代在朱老板手下当官,可比996还惨。

  来到皇宫中,张异老老实实将关于僧道整顿的工作办法交给老朱。

  “《关于僧道整顿若干建议》……”

  老朱手中这本,算是张异交出来的第一份奏疏。

  张异的文字风格,看着十分怪异。

  相比起其他人咬文爵字,张异本身的写作风格就是大白话文,不是他不能写其他的,而是他的思维就是如此。

  老朱本人偏偏也喜欢这种务实,有事说事的风格。

  因为他自己也喜欢如此。

  张异的奏疏,是真的一点废话都没有,直入主题,主要讲解的就是怎么整顿和将佛道二门中的社会闲散人员用起来。

  在照顾僧道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投入生产之中。

  张异首先肯定了僧道的一项基本职能,叫做稳定民心。

  人生多有苦难,有苦难就需要排解!

  求神拜佛,未尝不是这个时代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式,老朱当过和尚,对于这件事他是认同的。

  佛道二门能在世间存在这么久,在社会分工中,自然有它的位置。

  但在老朱和张异眼中,他们德不配位。

  简而言之,就是不事生产的僧道,在占据了更多的资源之后,引发了皇帝的不满。

  以前,朱元璋觉得佛道本应该如此,毕竟他当和尚的时候,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可是张异将人间道教的概念提出来,让道教更加贴近现实,加入生产之后。

  老朱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太肤浅了。

  剥削,还是要看张异。

  所以朱元璋才有了让张异掌天下宗教的想法。

  如今张异的改革,就很符合他的想法。

  首先纳税这点,就让龙虎山承受了多少同门的诅咒,但张异坚持这条。

  上至宗室,下至僧道,培养大家依法纳税的观念至关重要。

  至于关于如何将其他人用起来的问题,直接抄龙虎山的作业就成……

  华夏大地,若是争论人才,佛门的人才其实比道门要多了许多。

  就如宋濂评价张宇初的时候就说过,明初名僧辈出,但称得上名道的,那个时代也就张宇初一人勉强。

  这种话,是宋濂从儒家人的角度说出来的,自然有失偏颇,可也侧面证明道门比起佛门,在人才上的差距。

  既然有这么多人才,不加入生产怎么行?

  虽然佛门没有道门那种喜欢研究各种爆炸物和毒物的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