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蜀王殿下的忧虑_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众多,这帮人自然而然被成都府这里的的文武庙。

  有意思的是,土司头人的子弟,大多喜欢去孔庙学文。

  而佛头家族弟子,大多喜欢去讲武堂学武。

  这是因为,土司头人嫡长子继承制,有些地方是女头人继承,他们很羡慕大明的天朝上官文官们,有身份有地位,学好文化,可以在大明皇家银行里掌钱,出入都有随从,地位得到提升。

  佛头家族子弟却从小就要在庙中苦修,十分仰慕武人建功立业,骑马驰骋,在各地率军建功立业。

  这些大量川藏地区的贵族子弟进入大明的官场后备人才基地,极大的推动了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维护了大明的统治,而这些川藏的土司头人弟子,佛头家族,也从川藏高原走下来,纷纷进入周遭省市经商,发展,他们也带动了本民族的壮大。

  有些佛头弟子,行走各地布道,就将钱财存在大明皇家银行,只需要拿着飞票,也就是存折,就可以在各地大明皇家银行随意折取。

  川蜀地区,在经过南宋末年被元朝蒙古人屠杀导致千万人口锐减至不足百万人的至暗时刻之后,仅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就迸发出了极大的火力,这里的银行存款量,赋税交纳量,已经快要追上陕西。

  要知道,此时的陕西山西和江西三省,都是大明人口赋税大省。

  天府之国,名不虚传。

  “我担心此事会影响川藏的改土归流啊,其他还好说,主要是川蜀有很多国营银矿,而且我们成都府的造币局,也开始试行铸造大明银币,方先生你也知道,各地的国营银矿,铜矿,都被勋贵们伸进去了,云南的银矿,八成都在沐家手里,我川蜀的银矿,六成在土司佛头手里,三成在卫所驻扎的勋贵手中,剩下一成才是朝廷的啊。”

  蜀王朱椿忍不住叹气。

  这时候已经当爹的他,再也不是那个只知道读书和体贤下士的蜀秀才了。

  尤其是被成都府大慈寺的和尚们富裕情况吓跌了眼镜。

  大慈寺这座唐代就兴隆的大寺,寺庙里的和尚在五年前,被朱雄英派遣郑和一吓唬,居然买了六百万两银子,也就是一千二百万块银元的国债券!

  这是什么概念啊……

  当年,这整个成都府一年的赋税还收不到三百万两银子,不到六百万块银元。

  他后面详细探究,真是打开了眼界。

  元朝时候,和尚可以蓄奴,豢养歌姬,戏班子,公然开当铺,开粮庄,布庄。

  大慈寺当时是蜀中第一大寺,自然是十分有钱,而且屡次战祸都没波及到他们,数百年积累下来,自然富得流油。

  他们不仅做这个,自贡盐井的地主,也是各地的寺庙和尚。

  越是乱世,或者末世,这些寺庙里的和尚就越发财,因为依附恭维者众多,财富历经数百年的积累,买国债券的还是九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