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前朝的储君之争_尔虞我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救了回来,却也预感到自己活不长了。

  这种情况下,先帝觉得若是栽培年幼的广陵王只怕是来不及了,遂将心血都倾注在高密王身上,不但命他终日伴驾,好言传身教帝王之术,更想方设法的助他积累势力、丰满羽翼。

  赵子夜这个高密王妃,就是先帝为了将数代为官、家声清正、在士林中颇具影响力的赵家绑给高密王,亲自出面提亲,定下来的。

  说是王妃,实际上当时朝堂上下都心里有数,先帝根本就是照着未来国母的标准选儿媳妇――虽然未来国母的挑选看家世,然而那时候朝堂上下不逊色赵家的门第也不少,到底是赵子夜的出色打动了先帝。

  然而世事难料,尽管先帝晚年对高密王几乎是推心置腹,简直是可着劲儿帮高密王设计当今天子,到底没熬到易储那天就驾崩了。

  之后桓观澜率领百官于灵前奉太子承位,次年改元宣景――在桓观澜与周大将军这一文一武的镇场下,高密王纵然手握先帝所遗的种种底牌,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兵权,却也只能在宣景帝面前低头下拜,自称为臣。

  好在宣景帝上台后励精图治了没几年,就因迷恋舒氏姐妹,荒废朝政不说,连帮助他坐稳皇位的两大功臣,周大将军与桓观澜都相继出了岔子。

  这种情况下,高密王果断联合广陵王等宗室,打着“天下乃容氏天下,岂容外戚指手画脚”的旗号,生生从原本局面一片大好的孟氏手中夺下半壁朝堂,奠定了本朝至今的庙堂局面。

  所以赵子夜这高密王妃,固然没有晋升上去,地位却依然尊贵非凡。

  只可惜……

  秦老夫人想到往事,不禁又叹了口气,忽觉没了兴致,也懒得让赵桃妆继续揣测了,直言道:“你把我最开始跟你说的话,宁威侯夫人所递帖子中,关于盛家那几个孩子同宁威侯府渊源那段,好好想想!”

  赵桃妆不解的喃喃道:“当初跟我在丹陌楼生争执的女孩儿们,是宁威侯夫人的公公在军中时上官的嫡亲晚辈……宁威侯夫人的公公?徐老侯爷?”

  她终于抓住了重点,“周大将军的旧部?!”

  “而且不是普通的旧部!”秦老夫人嘿然道,“你生的晚,年纪小,所以不知道那盛家父子的典故――别看他们这二十年来一直住在偏僻的南风郡,可不是寻常乡绅能比的!”

  “那盛世雄,就是跟你吵架的女孩儿的嫡亲祖父,当年可是连朝中都有所听闻:他是富家出身,还是独子,却放着好好的乡绅不做,主动投军报国;十几岁就跟着周大将军转战大江南北,阵前浴血厮杀舍生忘死、闲时亦闻鸡起舞枕戈旦待,一片报国丹心,可谓从无懈怠;因为出征北疆的缘故,妻难产身故时都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这份忠义,古往今来都是难得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