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5章 鲁肃调动_三国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月上旬的南京,气候寒冷。

  好在,已经过了去年最冷的十二月。

  去年的天气,无比寒冷,南方地区稍微好一些,更加暖和。北方大部分的地区,气候酷寒,非常寒冷。如果不是早就推广了红薯、玉米和土豆这些粮食,去年那样的寒冷,就会有无数人流离失所。

  粮食是最关键的。

  气候寒冷,粮食减产,如果不能维持粮食的产量,百姓就活不下去。

  如今的朝廷,地方稳定。

  施政的官员,也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所以北方虽然苦寒,百姓也不容易,却顺利熬过去。

  内阁署衙中。

  张昭看完各地送来的奏折,看到北方的各地赈济灾民,稳定民心的举动,看到北方百姓都熬过去,心中松了口气。他作为内阁首辅治理朝廷,国内出了什么动荡,他是负主要责任。

  张昭看完书信,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国内的这一事情,还是要安排人去通知皇帝陛下。否则,皇帝陛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此,张昭把蒯良喊来,说了把去年寒冬的情况,以及各地赈灾的情况送去天竺的打算,问道:“蒯相,你觉得行不行呢?”

  蒯良略作思考,说道:“张相的安排,在下赞同。只是,我认为可以补充一些。”

  张昭问道:“怎么补充呢?”

  蒯良说道:“朝廷零零散散的,都会有奏折送去前线,让陛下知道国内发生的事情。现在是一月,新年伊始,所以我认为,现在做一个去年的总结。”

  “从去年正月开始,把去年初,到年尾发生的一些大事,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做一个总结,送去西域陛下的手中。”

  “如此一来,让陛下知道我们做了哪些事,也知道我们哪些没有处理好。否则,陛下回来后发现,对我们是不利的。”

  蒯良问道:“张相认为怎么样呢?”

  “妙啊!”

  张昭眼神赞许,说道:“蒯相说得对,就这么办。依我看咱们的这位陛下,估摸着要一直在外面东征西讨。每年送去一年的奏折也不错。”

  蒯良说道:“张相言之有理。”

  两人交谈着,说着送去奏折的事情,只是敲定一年发生的大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想法都不一样。

  这需要消耗时间。

  在两人商量的时候,一阵脚步声音传来,侍从进入,躬身道:“张相,有陛下的来信。”

  张昭接过来,迅速的浏览。

  他看完后递给蒯良,说道:“陛下真是神速,都已经杀了天竺超日王,要夺取天竺全境。现在,陛下又要抽调更多的官员去。”

  蒯良看完后,叹息道:“张相,我是头一次觉得头疼,为士子的不足而头疼。这一年多时间,各州相继建立大学,五经馆也在扩招。”

  “天下士子,每年涌现出无数。”

  “可是,还不够。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