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3章 两湖_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都是和北伐时代苏联援助广州政府“水连珠”步枪同一个型号,对红军来说并不陌生。江西红军手中也有不少南昌起义时带出来的莫辛那甘步枪,

  不过由于子弹缺乏,加上后来得到林汉海量的德械毛瑟枪的支援后,莫辛那甘步枪退居二线,交由新兵或地方民兵使用。

  和德式毛瑟步枪相比,莫辛那甘步枪结构更简单,维护更方便,精准度方面,甚至被称为二战精准度最高的步枪。更难能可贵的是,历史上哪怕是苏联最危险的1942年,生产简化,武器质量大大下降的这一年,苏联生产的莫辛那甘步枪的性能仍然没有太大的降低,相比之下德国毛瑟98k的1944年版就糟糕得不成样了。和毛瑟步枪相比,莫辛那甘步枪唯一的不足是开栓相对费劲,影响了射速,但对子弹并不是太富裕的红军来说这并不是缺点。虽然红军得到了林汉援助,武器弹药供应方面大大改善,但战斗时仍然无法象西方国家进行战争时那般奢侈放手射击。

  1934年随着地盘不断地扩大,红军的数量也急剧扩张。1934年时,光是福建的红军正规军的数量已达到二十个,共十五万人,江西、湖南两地红军数量加起来,更达到惊人的三十万。而这还不包括地方的不脱产民兵赤卫队。红军所以能够如此大规模地扩张,一是1932年战争中连续胜利,缴获枪枝超过十万条,加上林汉的不断援断,武器的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是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林汉借助伪(蟹)钞,疯狂地在“国统区”内采购粮食。除了一部分反复地倒卖套现外,余下的部分全部转手送给了红军。对于德国来说,大米不是德国的主食,而且从中国运到德国运费上也不划算。

  所以在1932年到1933年这两年期间,湖南、江西、福建三地的红色根据地的粮食供应是十分地充足。伙食、营养大大改善的红军也得以放手扩军和练兵。

  红军的武器中,装备数量第一的是德制1888步枪(即著名的汉阳造),来自国内各路军阀“慷慨”的支援)不过这类步枪工艺落后,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很多枪械膛线已被磨平,加上其子弹只能使用圆头弹,远不如其他枪械更受欢迎。汉阳造在中国使用量巨大,更是各路军阀武装杂牌军、民团、地主武装的主力装备,红军在战争中缴获了超过十万条。

  排名第二的就是林汉送来的一战德军使用的1898式步枪,这款毛瑟步枪的经典之作在改进后甚至是二战德军的主力装备。林汉前前后后总共往苏区运送了六万多条这一型号的毛瑟步枪。红军手中这款步枪的另一个来源就是炮党大方的“馈赠”,全部装备总量约在十万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