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回第一步兵团_在战火中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沈阳西北部矗立着一座山脊岩石裸露,远远望去一片灰白,犹如雪压山巅的山峰――辉山。

  曹阳带领那些愿意和自己参加抗日的东北陆军讲武堂师生与在转移途中加入进来的东北军第七旅的官兵经过2个多小时的行军。下午1点多钟达到辉山脚下,与后勤保障组及3组队员会合。后勤组的这11名队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利用昨天一天多的时间,完成了6个连一级营区和特1队指挥所的选址工作。

  在辉山第一营地,他们利用大家在此做短暂休息的时间,分成10个小组,对原东北军官兵和讲武堂师生的基本情况作了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调查统计。

  曹阳这次带回人员一共是959人,讲武堂的师生783人,东北军第七旅各团官兵154人,警察2人,加上王飞虎,陈勇久等20名东北航空处的官兵。其中校尉级军官56名,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为讲武堂的教员。军阶最高的是王飞虎空军少校和讲武堂炮科教员苗准少校。

  他们所携带的武器为,zb-26捷克式机枪18挺,各式步枪587支,各式手枪198支,总共803件,子弹120箱。小型电台一部,马匹86匹,汽车3辆,装甲牵引车1辆,大车35辆。帐篷30顶,汽车苫布20片。

  在进行统计的同时,特1队,从这900多名官兵中,挑出了120名身体强壮的或有一技之长,如会武术的,枪法好的,会讲日语的东北军官兵和讲武堂的师生。由张文正和于彪仔组成了中国人民军步兵第一团,特战大队。暂时驻守在第一营地――辉山。这里作为前沿营地,负责对沈阳方向日军进行警戒。

  辉山是长白山的余脉,虽然称不上险峻,海拔高度也就是260米左右,但作为沈阳地区第一高峰,地理位置险要,与棋盘山,大洋山相邻,连绵起伏互为倚角,成为南扼3里外的沈、抚公路,西5公里之外的南满铁路虎石台要冲。战略位置十分显赫。把特战连放在这里也彰显出对于即将成立的中国人民军步兵第一团对这里的重视。

  曹阳带领大部队继续向山里挺进,他们在距辉山主峰2公里左右一处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登山可望水,山沿水立,水绕山回,山光水色的秀湖边上的彭家湾安营扎寨。他们在将在这儿,对这支队伍进行整编之后成立中国人民军第步兵一团。

  曹阳以前曾多次来过这里,他对这里很熟悉,在70年代这片山区曾作为市政府“战时指挥中心”备选地。改革开放后来被开发成很著名的旅游区。但此时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色,山林茂密,人烟稀少。在这个以彭姓为主的小村子里,只有11户人家,就这样一个小村子算是比较有规模的村子了。这里环境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