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章 找到弱点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在中石化内的地位较高,在师兄弟中的威信也就很高。其他人不管怎么想的,只好乖乖的去做评估。

  池院士的专业范围是石化机械,此次评估的目标也就主要集中在了设备运行和设备先进性上。其中设备运行尤其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90年代初的设备自有率很低。特别是重化工行业,一方面是三桶油的极度内敛,一方面又是超高的材料要求和技术指标,使得很多设备想换一根国产化的螺丝钉都很艰难。

  在这种情况,设备先进性只要看一看对方买的是什么设备就知道了。很多100%引进的进口设备,比欧美国家用的还先进。如美国的乙烯设备高峰期,是20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先进性是没有了,但也不能弃之不用。事实上,他们最少还要再用20年,或者再多20年。

  与设备先进性相比,国内企业的设备运行状况就很难看了。经过了70年代的断层和80年代的重工业停滞,现在的大型化工企业,要保证所有的技术工人都有技术,根本是不可能的。

  30岁左右的工人,原本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是,经过了十年浩劫的系列,这些除了搞批斗什么都不会,自学成才的终究是少数。40岁的管理层原本应当是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学习管理的主要过程就是运动,即使是改革开放了,他们也不会放弃自己最擅长的部分,仍然或者说只能继续搞勾心斗角小报告的一套。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个企业有再多的高级技工,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工人是不学无术的废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把设备弄的一团糟。

  该上料的时候不上料,该排蒸汽的时候慢吞吞,该换油的时候偷一点,温度压力等指标不合适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些人态度很好,奈何不懂技术,对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变量也无法理解,偏偏由于企业制度的关系,还不能把这些工人辞退,甚至待岗都不能以技术做评价方式。

  这种情况下,国内设备运行状况想好看也不行。整个八九十年代,把国外先进设备的先进部分关掉,只使用落后部分的例子层出不穷,直到2000年以后,有大量廉价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国企,设备运行水平才算是有所起色。

  熊有信一伙人不想给大华实业好的评价,但也拿出看得过眼的证据,因此大略的看了看官方的设备说明书,直接就去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了。

  检查设备运行,主要就是核对各种设备仪器的受控状态。耐压平台要可靠受控,绝缘电阻要始终受控。低温设备要始终低温可调,高温炉要温度受控达标……

  一群技术员忙忙碌碌的做了一个下午,快到黄昏的时候,才

  请收藏:https://m.hcamd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